實驗室污水主要來源于學校物理實驗室、化學實驗室、生物實驗室等產生的廢液,高校實驗室所產生的廢水特點是:數量少、種類多、組成經常變化。根據實驗室污水的主要成分,主要可分為無機廢水、有機廢水和綜合廢水。無機廢水主要是含有汞、鉛、鉻等重金屬的廢水、酸堿廢水等;有機廢水主要是含有酚、苯、硝基化合物、多環芳烴等有機物的廢水;綜合廢水即廢水中既含有無機污染物又含有有機污染物的廢水。因此實驗室污水是十分有必要的,而現今常用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進行處理。
為保證用戶對實驗室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及原理都有一定的了解,下面讓
實驗室污水處理廠家來具體介紹一下。
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工藝流程:
酸堿中和槽+微電解池+沉淀池+過濾消毒排放。
實驗室含酸綜合污水收集進入到酸堿中和池,通過加液堿中和PH值到6.5-7.5之間后由提升泵提升送到微電解池,微電解池內填裝Fe-C填料并通入空氣。水利停留時間1小時后自流進入沉淀池,沉淀后上清液進入清水池,清水池的水經過柱狀活性炭過濾吸附水的固體懸浮物和部分有機物,再通過消毒器進行消毒,出水可以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-1996中的三級排放標準排入管網。
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工藝原理:
微電解原理:微電解就是利用鐵-碳顆粒之間存在著電位差而形成了無數個細微原電池。這些細微電池是以電位低的鐵成為陰極,電位高的碳做陽極,在含有酸性電解質的水溶液中發生電化學反應的。反應的結果是鐵受到腐蝕變成二價的鐵離子進入溶液。對內電解反應器的出水調節PH值到9左右,由于鐵離子與氫氧根作用形成了具有混凝作用的氫氧化亞鐵,它與污染物中帶微弱負電荷的微粒異性相吸,形成比較穩定的絮凝物(也叫鐵泥)而去除。
以上就是實驗室污水處理廠家介紹的工藝流程及原理,希望能更好地幫助大家了解污水處理從而更好地進行操作。